湘军形成于清代后期。为了镇压太平军,丁忧在湘的曾国藩在湖南编练乡勇。后来,当太平军进攻湖南的时候,该部大获全胜,在湘潭击败了太平军,阻止了太平军的南下。此后,又经过多次搏杀,曾国藩部成为了消灭太平军最主要的力量。另外,湖南湘阴人左宗棠也编练团勇,其部也成为晚清时期的劲旅,在镇压太平军和收复新疆等事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湘军由此形成,湘军在晚清的政治生活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南方许多军政要员都来自于湘军。后来,由于淮军的崛起,平捻、中法、中日战争的失败,湘军逐步没落。
民国时期,湖南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的策源地,也是二次革命、护法、护国和北伐战争的重要发生地,湖南也是自治运动的模范省,抗战的中心战场,这些也使得民国时期的湘军成为了一支重要军事力量。
一、民国湘军的兴起
民国湘军主要包括如下系列:谭延闿系、程潜系、赵恒惕系、唐生智系、何键系、参加中央军的湖南籍黄埔系、抗日期间和剿共期间形成的地方武装等。
1、谭延闿系:
1911年辛亥革命,湖南是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之一。湖南辛亥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会党组织,当革命胜利后,政权自然落到江湖意气很重的会党手中,这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后梅馨发动叛变杀害了湖南都督焦达峰、陈作新,在省议会的推举下,谭延闿正式上位。谭政治倾向于革命党人,但其不是孙派的党人,和北京的黎元洪、湖南的革命党人都保持不错的关系。谭没有自己的军事力量,于是收留了一些外省参加辛亥革命,后因故离开回湘的官兵,如广西北伐军的赵恒惕、返乡同盟会员程潜等。
二次革命,谭首先是中立,但后来在程潜等人的促使下也宣布湖南独立反袁。兵败后入京请罪,在黎元洪的求情下,被免罪。在前线被俘的赵恒惕被判刑坐牢,后特赦后逃出北京,继续反袁。
1916年,护国运动爆发。程潜带领一营人马从贵州进攻湖南袁军,湖南革命党人纷纷响应,最终赶走了湖南袁系军阀。无奈声望没有谭高,所以只得又请谭再次担任湖南省长。可是好景不长,南北决裂后,护法战争爆发,谭延闿再次被去职。在吴佩孚等北洋军的打击下,所部退到湘南。1920,直皖矛盾激化,吴佩孚撤军,湘南的谭军在桂军的支持下,收复湖南。
谭延闿不是孙派人,所以不想让湖南成为孙派的基地,因此提出了“湖南自治”的口号。谭的中立立场激怒了湘军中的孙派将领程潜。谭的嫡系赵恒惕也不满起来了,赵跟谭吃尽了不少苦头,而文人气质的谭却不能独当一面,连程潜也对付不了,何况谭的“湘人治湘”只是一个口号湖南辛亥革命,谭无意去实施它,而赵却很有兴趣。
冲突终于爆发,程潜首先发难,攻击谭的亲信,杀害谭的部将。赵恒惕借机反击驱逐了程潜,顺便也逼走了谭。湖南落到了赵恒惕的手中。遭到自己最亲信的人的背叛,谭终于悟到了什么,他带着一、两万残余人马,正式加入了广东孙中山的阵营。所部后来成为了北伐军的第二军。
谭后来担任过南京国民政府 ,行政院长等高级职务。嫡系将领鲁涤平主政江西。谭部后来经过多次扩编、改编和缩编。最终基本部队为18师和50师。18师在围剿红军时遭受重创,师长张辉赞被俘被杀。抗战时期,该部参加淞沪会战,伤亡惨重,后到湘西修整,并被编入陈诚之十八军。50师随谭道源的22军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也是伤亡惨重。谭道源和参谋长两人从尸体中幸存。50师和湖南保安团组成的198师被编入54军,整训后参加滇缅战役,50师先后被编入新六军、新一军,其149团在内战德惠之役中重创东野,被称为中正团。
谭延闿系著名将领有:鲁涤平、谭道源、陈嘉佑、张辉赞、朱耀华、宋鹤庚等。除张辉赞被杀外,朱耀华、宋鹤庚(1925年即已退出军界)解放后也被镇压。谭是著名的书法家。
谭后来和孙蒋关系都很好,孙中山曾准备将宋美龄介绍给谭续弦,但谭以“我不能背了亡妻,讨第二个夫人”为由拒绝了。后谭为蒋宋之间的介绍人。其女婿陈诚也是民国要员。
2、程潜系
程是同盟会老会员,革命前任新军幕僚,进行革命活动。辛亥后,回湖南协助谭延闿工作,后任军事厅长。二次革命积极参与,失败后逃亡日本。护国运动时,被唐继尧任命为湘军司令,带了一营人马进攻湖南,收复了大部分地区。
可惜程潜声望不够,在黄兴拒绝、蔡锷被北洋政府否决的情况下,湖南督军又给了谭延闿。南北战争爆发,谭和程都被驱逐,直到三年后再次收复湖南,谭再次任湖南军政长官。
谭的立场比较中立,鼓吹“湘人治湘”。谭延闿的部将赵恒惕也势力大增,湖南演变成为谭、程、赵之间的争夺。趁着谭忙着处理和下属的事情,亲广东政府的程首先发难,杀了谭的部下萧昌炽,进而驱赶谭。谭走了,赵继任湘军总司令,赵可没有那么客气,找了个机会,将程派主要军官一网打尽。
程被迫离开湖南到广东,任广东军政府陆军次长,协助孙中山牵制陈炯明。后来作为孙的助手参与了许多工作。曾广东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校长,该校后转入黄埔,学生大多成为民国将领。但是这些人多成了蒋的嫡系。
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程潜部被编为第六军。该部在进攻南昌时湖南辛亥革命,曾遭到孙传芳部反击,伤亡过半。进攻南京时,其部下冲击外国使馆造成外交事件。
后来宁汉分裂,程潜部夹在中间倍受打击。和桂系一起反蒋,却最后又和桂系爆发矛盾,被李宗仁扣留。第六军一部被蒋、桂军解散,一部被分别被何键、鲁涤平、张辉瓒等收编。北伐军的基本部队之第六军就这样没有了。
程潜后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基本势力,虽然曾任第一战区司令,但所部都不是其亲信。直到1949年,程潜被任命为湖南省 ,这时蒋、桂战败,无暇顾及湖南,程潜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基本部队,并推荐同乡陈明仁任兵团司令。四野南下时,程潜、陈明仁等起义。
3、赵恒惕系
赵恒惕原本是蔡锷的跟随者,而蔡锷又是梁启超的学生。因此赵忠于革命但却不喜欢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后,赵跟着蔡锷去了广西陆军小学。带了很多湖南人去广西的蔡锷被被广西学生驱逐后(因为地域观念的问题),赵恒惕留了下来。辛亥革命后,赵率部从广西增援武昌。
后来,广西政局发生了变化,无处可归的赵被无亲兵可带谭延闿收留了,于是赵成为谭手下最有能力的将领。二次革命,赵在战斗中被俘。在北京的蔡锷、黎元洪(援助武昌时,赵曾向黎借了5万元军费,赵在南京领饷后,专程来武昌还钱。黎因此很钦佩赵的为人)竭力为其求情,赵保住了性命,被判了10年徒刑。后逃出。
护国运动,赵跟随谭继续讨袁,后来又参加了护法战争,成为谭的最主要将领。此时,赵谭矛盾爆发了。文人出生的谭驾驭不了湖南局势,在程潜的进逼下束手无策。赵作为谭的部下已经吃够了苦头。再则,谭忽视了赵的政治抱负,热衷于宪政政治的赵想在湖南自治运动中大展身手,而谭只是口头上喊喊而已。
如上文所说,程潜驱逐了谭,而赵消灭了程的势力。赵成为湖南最有权势的人。赵要推动自己热心的事业,就是湖南自治。
在梁启超等许多宪政党人的支持下,中国第一部省宪出台了。不久,赵当选湖南第一任民选省长。虽然这个“当选”是必然的。
赵在政治上奉行中立,不准南北军队进入湖南。但是他太孤单了,北边是强大的吴佩孚,南边是拥有数省势力的孙中山。赵需要其它的省也加入到省自治的行列。尤其是湖北和广东。
湖北送上门来了,湖北人们起来驱逐当地的北洋军阀,需要赵的支持。他们还和四川刘湘商定将成立中国第一个自治省联邦(川湘鄂三省,首府定在长沙)。赵最终同意了,和湖北民军一起作战,可是没想到激怒了也觊觎湖北的吴佩孚,终于大兵压境,和赵恒惕四万多的骁勇湘军血战起来。赵军最终无法抗击吴军,败下阵了。不但没有解放湖北,连自己的岳阳也丢了。
在南面,广东的陈炯明抛来了绣球。广东作为革命的大本营,维持十数万军队,对广东的负担是可想而知的。孙最亲信的弟子陈炯明开始反对孙的政策,指责孙也是军阀。陈以湖南以榜样,在广东推进省宪,试行县长选举,陈的行为违背了孙的意志,孙陈爆发战争,陈部被消灭,流亡的陈后来创办了中国致公党。
和陈的勾结,屈从吴佩孚,阻止北伐军进入湖南,还有痛恨赵的谭、程都在广东。所以赵成为了广东军政府的眼中钉。可是革命的广东去进攻民选的湖南,在法理上有点说不过,所以只得等待。
1926年,在南边防守广东及谭延闿、赵的部下唐生智开始庞大起来了。他一样也有野心,他决定起兵驱赵,为了确保成功,他主动找到广东政府。这边求者不得,于是北伐战争开始,桂军、粤军和唐的部队开始进攻长沙(唐不准和他有恩怨的谭延闿部二军和程潜部六军进入湖南)。在革命的口号下,长沙等湖南各地的工农学生群起响应,策应北伐军消灭湖南的自治政府。赵恒惕见大势已去,不想再在湖南打仗,于是离开长沙。临走时仍称:“以各省制宪励行自治为第一良图”。
赵在湖南建设方面还是做了些事情,但无奈因其抗拒孙派,缉拿过毛,为国共两派所痛恨。赵后来不再出山,一心向佛,抗战时严词斥退了日本人的说客。他最终去了台湾,至少那边不会要他的命,他曾任台湾佛教协会会长,享年91岁。赵和谭延闿一样,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赵部除了造反的唐生智外,赵部第一师贺耀祖部也加入国民革命军,后被改编为第40军,缩编为第八师。抗战后参加淞沪战役、驻防陕西、河南反击战、广西反击战,该部著名将领有毛炳文、陶峙岳等。第二师为刘铏,后任独立第五师师长,所部彭德怀团1928年在平江起义。第三师叶开鑫部反击唐失败后,被改编为44军,蒋桂战争中被桂系解散。第四师为唐生智部。流亡到湖南的鄂军将领夏斗寅也曾是赵部部将。
4、唐生智系
赵恒惕主湘的时,根据省宪进行裁军。但第四师唐生智却不断扩军,很快发展到几万人马,野心勃勃的他开始联合广东政府反赵,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至此,国民革命军八个军湘军独占三个)第八军是所有军实力最强的。
北伐后,唐部发展迅速,扩编到五个军。一切太顺利了,从一个小小的师长,变成了拥有几个军的实权人物,唐要问鼎更高的位置。唐后来先反蒋,失败后所部被桂系收编,后反桂系,收回旧部。后又反蒋,被同盟阎锡山击败,部队丧失殆尽。一部被收编,后成为第十六师,抗战时曾参加淞沪会战,伤亡惨重,但受表彰。此后参加多次对日大型会战。
唐生智部扩编的5个军中,唯独第三十五军何键部最终决定背弃唐,转而支持蒋。结果不但没有被消灭,还因此成为湖南的军政首领,成为统治湖南最久的军阀。
1937年日寇进逼南京,唐自荐守南京,誓言将战死南京。唐一直在前线指挥作战,坚持不下地下室,但唐没有战死,死去的是几十万官兵和百姓。1949年,唐起义。
5、何键系
何键是唐的嫡系。何的资历很浅,当他的醴陵老乡是湘军总司令的时候,他还是家乡一支小小的反北洋军游击队的司令。自从跟了唐以后,不到十年就当上了三十五军军长。可是何键和唐有两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是他认为反蒋很不明智,二来他很不喜欢gcd,而唐正好相反。
1926-1927年湖南真是“好的很”或“糟得很”。一些群众组织可以很轻易地以土豪劣绅的名义处决人,著名学者叶德辉被杀掉了,学生们甚至要将湘雅的创办者胡美处决掉,就因为他是洋人。好在临下台的赵恒惕拼死保护,胡才逃了出来。当时的情况究竟怎样,我们很难有个全面的了解,但湖南的群众运动一向是很不温柔的。一些北伐军军官的家属被游街、被杀掉,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先是何键部下许克祥发动了马日事变。后来的宁汉合流,何键成为反g最积极的,手段也是极其严厉的。在何键和他的骁勇湘军的打击下,原本是红军策源地的湖南,红军几乎难以生存,主力去了江西。1934年,红军长征经过湖南,在湘江再次惨败于何键部队,损失过半。对于何键,gcd人有着天大的仇恨。
何键部在追剿红军中被编为第四路军,抗战后被改编为第十集团军,下辖70军和28军,在抗战中参加多次会战。何键被任命为内政部长,脱离了军界。其部下著名将领有刘建绪、陶广、李觉等。
6、小结
民国湘军,以反对袁世凯,抗击北洋军的时候最为团结。为了反击北洋军对湖南的占领,无论是孙系的程潜,还是中间派的谭延闿、赵恒惕,都曾团结一致,齐心对外。当胜利到来时,湖南分为宪政派和孙派,湖南再次分裂。
1926年,当北伐军誓师的时候,国民革命军共八个军,其中有三个为湘军。而他们首要对付的,是同为湘军的赵恒惕。1927年国共分裂,双方杀戮得最凶猛的,也多来自于湖南籍。也许是一种宿命,老天让湖南人强悍勇猛,却又要让这种强悍用在彼此之间。
7、黄埔军校的湖南人
北伐前,湘军将领主要来自于保定军校(唐生智、何键、刘建绪)、湖南讲武堂、日本士官学校(赵恒惕、程潜、张辉瓒)等。随着国民革命军逐步占领全国,一大批湖南籍黄埔毕业生在民国军界中崛起的。
由于特殊的地域特点,湖南是黄埔军校重要的生源地。据统计,黄埔1至5期共毕业学生七千多人,湖南籍就占了30%。当黄埔生逐步成为国民革命军中央系骨干的时候,湖南籍黄埔生的再次成为民国军界中最重要的力量。
二、抗战时的湘军
抗战期间,湖南军人理所当然地成为保卫国家最重要的力量。此外,湖南在大多数的时间都是最重要的抗战前线,湘军再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抗战时期的湘军包括如下方面:原湘军部队的抗战、中央军的湖南籍军人的抗战、外地部队在湘抗战、湖南民众和游击队的抗战等,在这些方面,湘军的表现依然是非常突出的。
1、原湘军部队的抗战
原湘军部队约20个师在抗战开始的时候,都调到最前线,在反复拼杀中消耗殆尽。有的部队再补充再次消耗,有的最后连番号都没有了。
参加抗战的原湘军部队至少有如下番号:
谭延闿系:18师、50师、53师
赵恒惕系贺耀祖部:8师
唐生智及何键系:70军(19师、192师)、28军(16师、62师)、73军(77师、15师)、23师、63师、预备11师
湖南保安团:(暂5师)
陈渠珍(湘西)系:128师
叛逃红军孔荷宠部:暂54师
大约有十几个湘军师(此时已经不是地方部队了)首先调集到淞沪前线:15师彭松龄部、16师王东原(享年98岁)部是最早进入上海抗战的部队;18师苦守大场,失陷后师长朱耀华自杀(被救,但51年被处决);19师李觉部参加大场战役受嘉奖;23师李必蕃(徐州会战殉国)部保卫江阴;46师戴嗣夏(51被处决)部参加苏州河南岸阻击战;53师李韬珩部先后参加大场战役和苏州河南岸阻击战;62师陶柳部、63师陈光中(49被处决)部参加金山卫等地守备,后大部阻击日军于杭州湾;128师顾家齐(49年被杀)部先后在宁波、嘉善、枫泾血战,伤亡殆尽;预备11师胡达部在枫泾和闵行和敌激战;77师罗霖部在蕴藻浜。
淞沪会战,基本上消耗光了原湘军部队。1938年,徐州会战吃紧,谭道源带领50师等部的几千湖湘子弟驰援。在一次防守战中,他们的部队最后撤离,结果被机械化追兵包围,几乎全部牺牲,只有谭道源和参谋长两人从尸体堆中生还。66年后被找寻的抗战女兵刘守雯即属于该部。
除了几支因伤亡过大被裁编的部队,其余的湘军部队参加了许多会战。73军活跃在湖南战场,暂54师一部参加了惨烈的衡阳保卫战,18师、50师成为蒋的嫡系部队,成长为抗战的主力。70军在血战淞沪之后,还参加“武汉会战、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闽浙战役等等,没有一场战役不是血肉横飞,牺牲惨烈的”(见龙应台文1949大江大海)。1945年,70军是首批进入台湾的部队。
2、其它部队的湖南人
黄埔1-5期共毕业湖南籍学生2000多人,他们大多成为抗战部队的骨干。
远征军将领约三分之二为湖南籍。抗战期间,牺牲的湖南籍将领在全国是最多的
8年期间,约210万湖南人应征入伍,投身抗战,仅次于四川。
3、在湖南抗战中的中国军民
无容置疑,在大部分时间里,湖南是中国抗战的中心。湖南是爆发大型战斗最多的地区,双方过百万的军队在这里搏杀了近7年之久。
发生在湖南的重大战役有四次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常德会战、湘西会战等。湖南是城市坚守战最顽强的战场,发生过长沙保卫战(两次)、衡阳保卫战、常德保卫战、宁乡保卫战、祁阳保卫战、常宁保卫战、湘阴保卫战、邵阳保卫战、醴陵反击战、茶陵争夺战等等。当然,除了前三个外,其他的保卫战已经很少有人知道。
保卫湖南的中国军队,大多属于中央军或其它省份的地方部队,他们为保卫湖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而湖南人则在其它的地方为保卫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湖南抗战的,有中央系的74军、10军,他们是在湖南牺牲最惨重的两支部队。此外还有大批的川军(20集团军等)、滇军、粤军、桂军等。
4、湖南抗日游击队
在坚守6年之后,湖南部分地区在1944年沦陷。湖南沦陷地区很快组建了几百支抗日游击队,近10万人参加了抗日游击战,并取得辉煌的战果。湖南有若干个铁道游击队,在粤汉线不断出击敌人;衡阳县抗日游击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击毙和俘虏日军近千人(司令王伟能因属军统系,后被处决)。祁阳、东安游击队在蒋伏生等在乡将领的带领下,多次打击敌人;湘乡县自卫队在4个月里就击毙日军数百人;等等。
在湖南抗战中,尤其各次保卫战中,湖南警察也牺牲巨大。常德保卫战,300余警察和守军共同战斗,仅10余人生还。其它城市保卫战中,警察们大多和城市共存亡;平江警察组建游击队,成为当地打击日军的重要力量。
衡阳县游击队和中美伞兵配合,全歼台源寺日军数百人,我方6人阵亡。
三、最后的湘军兵团
所有的以湘军班底的部队在1945-1949年的内战中被消灭殆尽。1948年,以驻守武汉的29军和71军重建一兵团,司令为湖南人陈明仁。不久,该部随陈明仁到湖南重组。该部主要将领多是湖南人,由于大量湖南地方武装补充入内,该部成为了民国时期最后的湘军部队。
1949年,陈明仁和其醴陵老乡程潜宣布起义。可是一兵团大部分官兵听到起义公告后立即南逃,甚至包括陈明仁的基本部队71军也脱离南逃。
陈明仁宣布起义后,其一兵团的所有军长、大部分军队均拒绝起义。所部重组为新的一兵团,长沙人黄杰为兵团司令,其它主要指挥官熊新民、蒋伏生、何竹本等也为湖南籍。在补充大批湖南地方武装后,该部及一些家眷开始了逃亡之旅。
此时,四野已经穿插到黄杰部的后方。原定的云南方向由于卢汉的起义而成为绝路。在损失大半人员后,这支主要是湖南人的部队最终逃到了越南境内,2万多湖南人(军人和家属)和一些两广的残余武装共3万多人被法国人关押在越南的集中营里。
该部人员在放下武器后,被法军送到富国岛、金兰湾等地监视驻扎。在铁丝网内,部队仍然维持一兵团的建制,他们依旧出操唱歌。除了垦荒之外,他们办报纸、办剧社,一些幸存的学生还组建了流亡学校,没有教材,仅存的一本《古文观止》被每人抄写一遍后成为课本。关于这部分的历史,湖南籍作家龙应台有相关的描述。
在被关押官兵一场声势浩大的绝食行动之后,法国政府决定将这些流亡者送到台湾。这支以湖南人为主的民国部队完成了最后的使命。最后的湘军消失了,在海峡那边,从此多了一大批离乡的湖南人和他们的后裔。
湘军骁勇,无论是面对外辱,还是对待自己的同胞。我们不仅要记住湘军曾经的荣耀,也应记住他们历经的迷茫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