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交流中意义深远的易道——《易道宇宙观》英译与翻译范式之转换

中西文化交流中意义深远的易道——《易道宇宙观》英译与翻译范式之转换2013年底,我有幸开始翻译马宝善先生的《易道宇宙观——中华古老的象数逻辑》一书,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主席郝平先生指出,翻译该书有助于把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哲学思想推向世界。就书稿内容而言,该书主要是对太极图、河图、洛书到先后天八卦的新解说,在易学史上能够有如此创见的为数不多。恰好我最初学习《周易》就是有人传授河图洛书与先后天八卦之学,悟得易道之后就一直沉潜于易学哲学中,并决心要将易道作为易学之核心思想宏扬光大。我先在北大努力钻研传统易学哲学,之后赴美读博,虽然主攻中西比较,但仍念念不离易道。回国后长期开课讲授《周易》哲学,能有机会把马先生的《易道宇宙观》译成英文出版,当是有助于宏扬易道的善事。2015年5月28日,该书由美国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和国内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一起在美国纽约书展上隆重推出,为了纪念这次有深远意义的中西文化交流事件,希望小文有助于帮助读者理解易道在西方的英译与《周易》翻译范式转换的过程。该书主要是对太极图、河图、洛书到先后天八卦的内在宇宙论和逻辑系统的重新阐释与逻辑建构,在易学史上属于图书学派的著作,而图书学派可能是易学当中最难为一般人理解的学问之一。

西方世界从哲学角度研究《周易》的人本来就少,对于连大多数中国人都视为畏途的图书之学,西方人当中感兴趣而且理解的可以说风毛麟角。因此,我意识到如果这部书翻译成为英文,要让更多西方读者能够读懂和理解,就要降低让西方读者接受该书内容的门槛,而最好的方式是在西方学者当中,找一位对象数易学有包容心,最好有精深研究的学者合译周易术语英文翻译简单,这样既有利于保障译文的清晰性和准确性,而且可以从西方人角度添加一些必要的注释,帮助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书涉及到的艰深术语和特殊表达方式。我在夏威夷大学哲学系跟随世界著名的比较哲学领军人物安乐哲(RogerAmes)教授攻读比较哲学博士期间,也曾跟成中英等美国研究《周易》哲学方面的教授们探讨易学哲学,因此对于《周易》在西方的传播,以及英语世界《周易》哲学研究的现状,都有一定的研究和了解。翻译伊始,我想找欧美《周易》..52..研究学者如莱斯大学的RichardSmith教授,王弼易学的翻译者RichardLynn教授,或者哥本哈根大学的BentNielson教授等合译,无奈他们这些成名学者们要么太7忙,要么委婉地告诉我,他们虽然翻译过《周易》的经传文,但对河图洛书之学基本没有研究,自觉难堪大任。

这些欧美著名学者跟国内一些易学研究者一样,虽然研究《周易》,但对于图书之学却如隔靴搔痒,甚至有些学者干脆否认图书之学跟《周易》的关系,当然这类学者历朝历代都有。多方联系无果之后,我想起了几年前从悉尼大学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跟我做访问学者的ChristineHale博士,她在西方研究易学四十余年,对于象数易学情有独钟。当她意识到这本书是在传统易学基础上的一本关于图书之学的有创见的著作,就非常爽快地接受了我邀她合译该书的提议。翻译的过程艰苦而曲折,其中辛酸和痛苦不足为外人道。为了翻译书中一些艰深术语,译者需要查阅各种不同的中英文译本,并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经验尽量精准地把这些深奥难解的词句翻译出来,没有翻译经验者恐难理解这份工作之艰辛。译者常常为了一个关键术语的翻译查阅各种经典和词典,不断求教国内外专家,跟业内同行反复讨论,单就翻译往返的电子邮件可以说数以百计。对中国哲学经典的翻译,素来可谓哲学翻译中最难的一种,即使如安乐哲这样世界著名的中国经典翻译大家每次翻译一部新的经典,都要找一位合作者,以便确保自己对经典文意的解读和翻译用词的合理和准确性。从某种程度上说,英文版《易道宇宙观》贯注了马宝善先生一生的心血,也贯注了我作为一个受过西方严格翻译训练的易学研究者的心力,包括ChristineHale作为一个西方世界的《周易》研究者和学习者一生研读《周易》的心得体会。

她看了我的译稿之后,非常认可马宝善先生的学术贡献(参看译本第110页,以下对于该书页码采取简写方式)。我们从翻译伊始就想通过较多注释把学习马先生著作的心得体会融会在其中,帮助西方学者理解这部天书。1正如大部分的中国哲学著作翻译一样,在中文世界里面,“天”这一概念不需要解释,但翻译成为英文就需要相当复杂的解释,往往最后还莫衷一是。幸好我的导师安乐哲教授是西方翻译大家,他的系列著作都涉及中国哲学术语尤其是“天"的讨论,属于一些比较成功的译法,我在翻译的书稿中吸收了很多在西方,相比一般义理学派的著作,马著是通过超言绝象的符号系统表达中国古代的象数逻辑系统,即使对于专业研究者来说都可谓天书,翻译该书在对于易学造诣和翻译理论方法这两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53..已经成为主流的译法。在译本的马序第37页,我说明了“天”的多种译法之后,ChriStineHale为了帮助西方读者理解“天”的内涵,也说明了她对“天”的理解,这样的双重解释周易术语英文翻译简单,对于西方读者来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原著文意和相关哲学问题。与“天”相似,“气”也是一个极其难以理解的中国哲学概念,ChriStine的注释是系统而且到位的(参考译本第25页)。

同样,对于“原则”的译法,我受安乐哲教授的影响,多译成“pattern”,即使在翻译成中英教授的序言当中也是如此(参译文成序第10页)。Christine博士有很好的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素养,对于中国哲学经典翻译当中涉及的哲学问题了若指掌,比如她指出“天”不是超越的(译文马序第37页);“气”不可以跟柏拉图的“理念(Forms)"混为一谈(译文第2s页),对自然节律的理解(第41页)等等,这些都说明她研究中国哲学经典翻译当中的哲学问题已经有很高的造诣,对于中国哲学经典译介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的历史情境也相当清楚,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解决方略。对于马先生独到的“五大本体”之间的关系,她的解释非常有助于西方读者理解马先生所要传达的意义(译文第36,37,42页)。她对于如何从西方人的角度来解读卦象,理解卦象在变动的情境当中的意义也做了说明,这对于习惯了象形思维的中国人来说犹如常识,但对于习惯了抽象思维的西方人来说,专门加以说明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西方读者来说,很多易学术语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如对于“阴"、“阳”的理解(译文第31页,第56.57页),对“老阴”、“老阳”(第44页,113页),“八纯卦’’(第45页)的理解等等,这都需要特别加以说明。

所以我们应该非常感谢ChristineHale博士做的系统说明,可以说是给译本画龙点睛、增光添彩的工作(马序第39页)。她借助哈佛大学东亚系著名教授包弼德《历史上的宋明理学》(Neo.ConfucianismHistory)书2中的相关内容,对“无极生太极”的理解做出历史的和哲学的解说(译文马序第41页),应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否则西方读者根本无法理解“无极”和“太极”这一哲学问题的历史背景。对于“无极”的概念,ChriStine也多次做出了自己的疏解(译文第26,27页)。原著对老子 “有生于无’’多次引用,在译文的不同的地方,我们做出不同的说明,比如跟佛 教相关概念的联系,参考安乐哲的《老子》译文(译文第25页)等等,这些注 2包弼德Peter Bol是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系主任,在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有精深造诣。 ..54.. 解都是为了帮助认真的西方读者领悟到马先生思想的精髓所在。一些中文当中常 用的术语,在哲学著作当中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方面西方读者比中国读者更加敏 感,所以注释出来也就非常有必要,比如原著运用“格式塔”一词的哲学含义(译 文第30,31页),也跟老庄思想加以比较(第58页),她对于“刍狗”的理解还 特II)II上注释,多方比较(第58页),我对于《火珠林》、麻衣道者等术语也都 特别加了注释,主要是为了方便西方人理解到位(第128页)。

类似的技术性说明还有很多,比如对于一些抽象图示,如64卦方圆图的哲 学含义加以简洁说明(译文第6页),对于“阳”的性别含义的说明有助于西方 读者直观地理解(译文第10页)等等。对于西方读者来说,乾坤卦是纯阳纯阴 也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第42页),乾卦虽然是创始、创造,但也是阳气之极点, 因为是现象界充满生动和创造之力的原点。对于“系辞”的译法,我对文意做了 解释和说明,并比较了不同译法的得失(译文李序第21页)。对于“包牺”与“伏 羲"的关系,也需要特别加以说明(译文马序第40页)o对于译文当中的一些问 题的彼此关联,我做了说明,方便英文读者理解全书的一贯性(译文李序第22 页)。对于中文的简写法,如“易"的含义,也需要做出说明。(译文马序第38 页)。对于中文版当中缺乏的一些注释,一些对于中文读者来说近于常识,但我 们在翻译过程当中还必须尽量一一标出,以方便西方读者了解一些经典引文的出 处,如出自邵雍《皇极经世》的句子(译文第13页),《老子》的句子(译文第 14,18,41页)等等。一些原文当中极其难解,而且跟历史上图书学派诸家讲 法不同的地方,我请教马先生之后,把含义用英文写下来,以便帮助读者理解, 如译文第24页关于“5”和“2"的理解,马宝善先生对于“9”和“6”的独特 理解(译文第31页)等等。

除必要的技术性说明之外,我们对于一些哲学问题加以系统解释,以降低西 方读者理解相关哲学问题的难度,如“数"的哲学含义(马序第40页),先后天 八卦方位跟普通地理方位之间的区别(译文第5页),英文中如何理解“精’’的 概念(译文第28页),如何理解“气’’与“暴"的区别,以及“暴”的哲学含义 (译文第28页)等等。没有这些技术性和哲学性的注释和说明,大多数中国哲 学术语对西方读者来说,绝对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为了提高译本在西方的可接受性,我们对于原书内容的安排也做了一些调整, ..55.. 如中文版里李学勤先生的序在前,成中英先生韵序在后,为了让西方世界更好地 了解马先生的哲学贡献,英文版把成中英先生的序放前面,因为他对于马先生哲 学思想的肯定有助于西方读者理解其著作主旨和贡献。2014年3月21日,成中 英教授参加了马先生著作的专题研讨会,建议我用他的“本体诠释学”3的一些 相关术语来翻译马先生的著作,如对“本体”一词的翻译,我接受他用 “onto—generative.beings"来翻译“本体”的说法,并特地注明4。类似受到成中 英先生译法影响的地方,如对于巧虚”、“实”的翻译,我都依照他的多次要求在 书稿中标明并特别说明受到他的影响(如译文第40页)。

当然,我作为安乐哲教 授的学生,翻译的风格和注释更多的受到安乐哲译风影响是自然的。成中英教授 对其中一些译法提出过一些意见,但这些译法的问题基本上跟他们两位的学术观 点不同是分不开的。学术观点是百家争鸣的,但是翻译却是要忠实于原著并以受 众国家已经形成的经典翻译方式为准。 马先生的著作翻译出来,毕竟是一部面向英文世界读者的译作,必须尊重英 文读者的思考习惯和文化背景,不能仅仅以中文意思直白翻译的准确性为主。最 为典型的例子是该书最后以{Cosmology Changes))(易道之宇宙观及其逻辑)书名出版,而不是最初的书名(Cosmology BookofChanges AncientChinese Image.Number Logic)(《易道宇宙观——中华古老的象 数逻辑》)出版,这就是安乐哲教授和夏威夷大学出版社社长Michael Dutworth 先生、夏威夷大学中国中心主任刘长江(Fred Lau)教授深思熟虑,多方讨论的 结果,而且社长先生和中国中心主任都认为,没有安乐哲教授对于中国哲学经典 的精湛造诣和几十年的翻译经验,一般欧美教授根本找不到一个既能准确概括全 书内容,又能让西方读者一目了然的合适书名。

2014年8月,在山西太原华夏国际易道研究院第五届易学大会上,我发表 了《从“心物一元论"看<易道宇宙观>》一文,对于马先生书中提到的“心物一 元”问题做了系统理解和说明,马先生认为我的文章对于西方人理解他的著作会 有帮助,让我翻译出来作为附录之一放在他的两个讲话之后。该文指出,马先生 《易道宇宙观》一书明确提出“心物一元论",对于阐发易道哲学和《周易》象 3本体诠释学是成中英教授的哲学理论,他为此有很多解说,但迄今为止没有系统性的专著。 成中英序,第14页。成中英教授多次明确要求我注明他对于翻译的贡献,我在书中标出了他给出建议的时间和地点。相关会议讨论的内容在注释当中得到体现,如2014年3月23日跟成中英教授的讨论,他认 为可以借鉴他的本体诠释学翻译方法,而马先生也指出他自己的独到理解(47)。 ..56..

正文完
post-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