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海明:让王阳明“龙场悟道”的书曾看过人大哲学系教授

来源:大阴阳论/专注佛、道、易、王阳明的高品质原创公号。

天地合德是什么意思_周易与天地合德_天地德合命理

《周易》,让王阳明“龙场悟道”的书

曾看过人大哲学系教授温海明的一篇文章,说让王阳明“龙场悟道”的书是《周易》,而不是《大学》。理由是王阳明在龙场所写的《玩易窝记》中,有着自己在困境中日夜读易的明确记述,“沛兮其若决,联兮其若彻,菹淤出焉,精华入焉,若有相者而莫知其所以然”等体悟,与后来所大悟的内容也极为相似。所以温海明认为,如果没有龙场读易的经历,王阳明几乎是不可能有龙场悟道的。

悟道之后,王阳明“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忆说》”,此书阳明晚年怕学人落在文字知解上而将其焚毁,后来是弟子钱德洪在阳明废稿中找到十三条残篇,其中就有几条对易的解说。此外在阳明全集中,说易的文句诗歌也是不少的,绝不仅限于龙场这一段时间,每一处都可见阳明心学与易的深层联系。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王阳明在提出致良知后,曾明确说“良知即是易”、“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所以阳明心学的整体气象,都是通达易道境界的。至于表面上与《大学》的密切联系,只是被迫回应朱熹理学的强势话语体系而已。另一位心学宗师李贽也说:“先生之书为足继夫子之后,盖逆知其从读《易》来也。”

阳明心学与易道的联系,其实是不需要太多证明的,而只需要明白一个道理:六十四卦是个全息系统,对这种全息的把握则绝不是苦学和思辨可以胜任的,因为就像易自己所说这是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变化无常的,所以只能靠无思无为、寂然不动后的感而遂通实现。这也就是说,能够通达易道的是心,准确说就是阳明心学所本的心体。儒门之内,心学最重这个心体,再加易与心学皆属儒门高地,所以两者就不只是相通,而是根本性的相通。《易经》有如天书,难读难解,既然阳明心学从易而来,我们可以获得的珍贵启示便是可以以阳明心学去读易,则直彻本源、一通百通。

但要是以为阳明心学与易道境界的联系只是内在精神上的,就错了。它们还有着直接而明确的对应,堪称神奇,有如天意。

天地德合命理_周易与天地合德_天地合德是什么意思

阳明心学与易道境界的顶级会通

阳明心学的最高概括自然是有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王阳明所钦定的宗旨。

易道的最高概括又是什么?易以六十四卦为主体,地位最高的一卦毫无疑问是乾,无论帛书本还是通行本都居第一位,解说的体量和言说中的推重,也不是其他卦所能及,即使是共同代表阴阳的坤卦。乾卦,就是易道的最高代表。对乾卦内涵的最高概括,则正是卦辞仅有的四个字:元、亨、利、贞。

而很多人都没发现,这四个字,其实完全对应着王阳明的四句教。

这四个字的本义是有关占卜,占卜却只是象,背后还有更深的意在。“元”就是元始,是一切的本源和初始,四句教的“无善无恶心之体”也是如此。“亨”就是通顺,所谓亨通,通是怎么来的呢?易本变化,说“变则通”,四句教的“有善有恶意之动”也是变化之起。“利”是有利,如何才有利?易所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朱熹所谓“物各得宜,不相妨害”,关键在明是非,明是非才能使一切各自正位,由此实现一种和谐,四句教的“知善知恶是良知”也是说这点。“贞”是正固,也就是固守正道,易以为如此才能做好事情、维持长久,这也正是四句教的“为善去恶是格物”的主题。

元亨利贞是一种天道性质的层次和历程,落实到人本身,解说乾卦的文言还有四句话,也与四句教有着高度一致的对应,便是“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与天地合其德,怎么合?正是“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地”,要回到无善无恶的心体。与日月合其明,天地间有日月、人心间则有善恶,日月升落不息、人心善恶之意亦生灭不息,月因日而明、恶因善而消,要合的是明,明暗则就在一念发动中。与四时合其序,四时秩序井然,所依便是寒暑,人对善恶也贵在有这样分明的认知。与鬼神合其吉凶,“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关键就在为善去恶。易说做到四合就是大人,王阳明也说做到四句教就是圣人。

更深刻的对应则在本体层面。四句教的本体当然在“无善无恶心之体”一句,乾卦的本体又在哪里?乾、坤因其原型性,是六十四卦中唯一在六爻之外,在最后又多出一虚爻解说的卦,称为“用九”“用六”。用是通的意思,有变通的含义,总体意为通达这一卦的境界。这便是其本体所在。乾卦用九是怎么说的呢?“见群龙无首,吉”。群龙无首与无善无恶,说的完全就是一回事。见群龙无首,就是抵达了那个寂然无为、无有涯际的境界,之所以吉则是因为如此才能做到易所说的“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而阳明心学的最高境界,也正是“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四句教与乾道的对应处,其实还有很多,以上只是最为明显、典型和深刻的。可见阳明心学与易道境界的根本相通,是真实不虚、实实在在的。

而当这种对应发生在两种顶级的学说上,就绝不只是对应这么简单了,背后必定指向一个深层的真相。这便是那个天意所在,所谓天意,天之意旨。这天意是什么?乾卦说的是天,乃天道象征;心学说的是人,乃人道深层;当天与人对应,所呈现的自然就是天人感应。乾道与心学各自的意义和总体的意义也便明晰了——心学就是那条天人和合的路,乾道就是那个天人合一的最终境界。它们所共同构建的,正是一个天人和合的标准模型。

修学心学就是修学天人和合、就是走向天人合一,这恐怕是很多喜欢心学的人所没有想到的。而综合以上所述,这确实就是真相。只看你能够走到哪一步,能够修到哪一层。

而这种对应里那层最大的意味、那个最深的内核,还是没有显现出来。天人和合的真正驱动,也在这里面。

天地合德是什么意思_周易与天地合德_天地德合命理

阳明心学与乾道境界的至深交汇

有个关键性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乾卦居于六十四卦的首位、为地位最高的一卦?

六十四卦皆是阴阳生化而来,阴阳乃本源之气,乾坤作为阴阳的象征地位自然更高,这好理解。只是为什么乾卦要高于坤卦、阳要高于阴?其实对于《易经》,乾坤的确是并重的,“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一个大一个至,都是元,也都是六十四卦中唯一多出一爻解说和有专门解释的文言传的卦。即便如此,乾卦却仍然居于前,乾卦是“万物资始,乃统天”,坤卦是“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仍有个主从关系。这是因为有阴阳密义在,因为这层密义,乾卦而具有了更加超越性的意义。

这便是阴阳是分两种的,一种是平行阴阳,就是太极图中那样的阴阳,同为万物本源之气,共成万物太极之体。另一种则是层次阴阳,譬如大与小,也是阴阳,但大实际是包含小的,是由小的累积而成的,它们实际是一种纵向的层次关系。善与恶、清与浊、美与丑、真与伪等,其实都是层次阴阳,一方是以对另一方的超越而实现的。在这种关系中,超越性的一方就是阳,被超越的则是阴。从这个角度看,就有个纯阳的说法,所谓至善、太清、大美、天真之类。《易经》中的阴阳同时有这两层含义,所以才有了乾坤并列而又乾在坤前,平行阴阳中虽然乾坤并列,层次阴阳中阳却是高于阴的。

阳明四句教的“无善无恶心之体”一句困惑住了很多人,他们怎么也搞不明白既然心体无善无恶,后面又何来有善有恶、知善知恶和为善去恶。层次阴阳则就是一个最好的切入口——这个心体,其实就是纯善、至善,只是因为没有了阴阳的对待而称为无善无恶而已。

乾卦的地位来自纯阳,所以以至阳至刚的华夏族图腾龙为象,又以直指天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立定宗旨。这就像《金刚经》以最坚硬的金刚为喻,以破一切相为宗旨,真正要破的其实是阴邪。而王阳明也正是个纯阳气质的人,所以学问上有面对朱熹理学主流意识形态强势的只进不退,工夫上有扫除廓清一毫不留的决绝,战场上有一往无前、杀伐决断和迅速推进的气魄,人生中有临危不惧苦难不堕的坚韧,临终时有“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自语。

最好的证明就是他的阳明之号,道教吕洞宾号纯阳子,王阳明则号阳明子,含义其实完全一样。因为“阳明”二字的本义,就是阳气最盛,《黄帝内经》解释为“两阳合明”。在四象也就是阴阳的四种组合方式中,上下皆阳的两阳之合,则正是乾卦的雏形。乾卦纯阳,乾字本义是日出,日出而有明,这还是阳明。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王阳明都是一个纯粹乾道气质的人,这点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明确意识到,这又是一种天意式的对应。

所谓文如其人,人如此,其学问必然也是如此。阳明心学的气质,就必也是纯阳气质的,在最深处乃是以一种纯阳之气贯通,连通着乾道的气脉。这就是阳明心学与乾道境界的对应那层最大的意味;纯阳,就是那个最深的内核。天人和合的真正驱动,正是纯阳之气。

而明白这一点,对我们这个时代、对我们每个人,太重要了。

周易与天地合德_天地德合命理_天地合德是什么意思

天地合德是什么意思_天地德合命理_周易与天地合德

修炼阳明心学就是修炼纯阳之气

我们这个时代,喜欢王阳明的很多,而且在越来越多,但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的却恐怕不多。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但作为一种时代现象,在一切个体的原因之下,必定是有着深层的共通原因的,也即人们未必知道的所在。阳明心学有如一副时代之药,对治的必然就是这个时代深层的共通之病;既然这药是纯阳,病根是什么也便很清楚了:阳气不足。

因为阳气不足,这个时代的审美是男生女相、奶油小生,阳刚之气成为无人问津的东西。这个时代的人为了利益心机深沉、虚伪邪曲,光明磊落成为极难见到的品质。这个时代无数人的内心都压抑着诸多阴暗,涌动翻滚着无力对抗的杂念,有如乌云蔽日,难见光明。这个时代叫嚣的人多,真有血性的人却少,平常无事时能喷,真到了事上能担当的恐怕没几个……阳气足的人不是没有,却实在太少。这些问题诚然每个时代也都有,但在有传统压底的古代却是能取得一个平衡的,在我们这个时代却已经严重失衡。

所以有人觉得这个时代以及其中的人如此积极亢进、喧动热闹,问题不是阳气不足而是阳气过剩,这是只看到表面而没有看到里子。因为阳气过剩的表面之下,都是阴气的积累在驱动和支撑,这就是阴阳的辩证。

自然界的很多动物,在生病时都会本能地去吃一些药草,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会对纯阳气质的阳明心学热衷,大概也是来自同样的原因,是一种为了自救的本能。很多对社会问题痛心疾首的人,都会说到一点:人心冷漠。很多学阳明心学的人,都会吆喝一句口号:内心强大。人心怎样才能不冷?有阳光才不冷。内心如何强大?有力量才强大。这都指向内心阳气的充足,因为不足才阴冷孱弱,所以阳气才是内心光明和力量的真正源泉。喜欢阳明心学是人们所意识到的,真正被吸引的其实是阳明心学中充沛的阳气,却是多数人没有意识到的。

看清此处,才是看到病根,才能得到真正的治疗。否则就像那些把阳明心学当成功学的人,是把良药当毒药吃。用阳明心学指导人生行事不是不可以,但要先用阳气通开自己的阴脉。如此才能用得通、用得正。

所以修炼阳明心学就是修炼自己的纯阳之气,气的层面超越有形的层面,因此是大根本所在。这具体是指什么呢?纯阳的说法来自道教,据说王阳明的阳明之号就是来自曾于故乡的阳明洞修炼,所修的则正是道家导引术。道教的目标是修仙,在他们看来,仙为纯阳,鬼为纯阴,人则是半鬼半仙;阳气为生气,阴气为死气,人则是半死半生;阳脱则人死为鬼,阴脱则人升仙长生。所以修炼的目标就是修个纯阳,精神到了这一步就是修成阳神,可以神游自在;肉身到了这一步就能羽化升天,因为阳气为清阴气为浊周易与天地合德,清者为气浊者为形,肉身纯阳就能化形为气。

这其中处处都是隐喻,修阳明心学的纯阳之气也是同样的内容。人为半鬼半仙,就像很多人的不人不鬼,所以才要致良知,把自己身上的鬼气去掉,而越来越有一份仙气。人为半死半生,就像很多人对工作生活的厌烦无趣,这其实就是缺乏生机的体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阳明心学中又有着怎样一份静谧却盎然的生机。

人被世间诸事所累,往往苦闷不已、自感饱受羁绊,这就是阳神没有修成而不得解脱自在,王阳明回答弟子欧阳德关于忙的问题时那段话,则何其精彩:“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主宰定时,与天运一般不息,虽酬酢万变,常是从容自在,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何为这主宰和天君?正是阳神——纯阳之心神。这个时代的人也往往作息失调、饮食无度,同时心中积郁、精神衰弱,这又是身心清浊二气的失衡,因此越来越沉重,王阳明则又说“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周易与天地合德,说白了就是心不清,因而神不宁,通过心学工夫排浊气养清气则就是收摄的方法,心清则一切清,自得身心轻灵。

可见阳明心学的确就是一门修炼纯阳之气的学问,当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的感受就会全然不同。譬如王阳明讲扫除廓清私意的省察克治,如果你知道这就是在消阴气长阳气,在修纯阳,也许就能更有劲头更踏实。再比如王阳明讲事上磨,阳道刚健,是在刚健之行中磨砺出来的,也必然体现在刚健之行中,抱着修纯阳之气和验证自己阳气水平的心态,你也许就能在做事上更积极,具备王阳明那样的行动力。总之,以纯阳之气贯通对阳明心学的学修和实践,你的体悟不仅会更深,还能得个最好最正的主宰和头脑。

这一切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修纯阳之心,成纯阳之人,行纯阳之事。如此就是通达心学气象,如此就是步入易道境界。

正文完
post-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