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红楼梦历史年代:三个特定节气的惊人发现

第五章 归结红楼梦第二节 三个特定节气坐实了《红楼梦》的历史年代

甲申年是指哪一年_甲申年是哪年_甲申年是几几年

前赘:在写完揭秘元妃省亲的那一节后进行回看时,笔者忽然发现了一个以往“红学家”都没有关注到的特殊时间,即“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一开始笔者也只是漫不经心地写成“正月初一”,但是忽然脑子里面冒出一个知识点,即把阴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是在1913年由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颁布法令后才开始的,在这之前的明清两代的“春节”却是阳历的“立春”,“立春”绝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正月初一”!

因为时代的原因,我们现在一般把正月初一作为新的阴历年的开始,也是生肖属性更替的开始。然而算命的人却是用“立春”作为生肖更替的界限,源于民国之前的“过大年”是阳历二十四节气里的“立春”!

这个问题就大了!

甲申年是哪年_甲申年是指哪一年_甲申年是几几年

二十四节气是阳历,也是农历,是指导农时的太阳历。阴历是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而制定的太阴历,目前中国的历法是“阴阳合历”。

阳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大体是固定的,固定是某个时间的前后一两天,比如说“清明”为每年的4月4-6日之间,“立夏”为每年的5月5-7日之间,“芒种”为每年的6月5-7日之间,“秋分”为每年的9月22-24日之间,“冬至”为每年的12月21-23日,而“立春”是每年的2月3-5日。

“立春”、“冬至”、“芒种”这三个特殊的二十四节气时间点正是《红楼梦》作者“殚精竭虑”、“居心叵测”地给我们留下的解密《红楼梦》历史年代的钥匙!

先来说第一个节气“立春”:

经笔者查寻,从努尔哈赤1616年建立后金开始(明万历四十三年),也即《红楼梦》历史开篇“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开始,“立春”时间2月3-5日同时近是“正月初一”的仅有以下几次:

1、1609年2月3日立春,次日4日是阴历正月初一(此年海兰珠出生);

2、1620年2月4日立春,农历正月大年初一(此年万历、泰昌驾崩,天启登基);

3、1628年2月4日立春,次日5日是阴历正月初一(崇祯元年);

4、1639年2月3日立春,次日4日是阴历正月初一(此年董鄂妃出生);

5、1647年2月4日立春,次日5日是阴历正月初一(永历元年);

后面若干年笔者不再罗列,因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已经出现了!完全契合“立春”同时又是“大年正月初一”只有1620年、1685年、1704年、1715年、1734年、1753年、1772年这几个年份。

甲申年是几几年_甲申年是哪年_甲申年是指哪一年

笔者在前面的章节论证为什么元妃是出生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已经揭秘了元妃就是天启皇帝(贾宝玉一世)的“奉圣夫人”客氏,元妃与袭人、王熙凤共同三位一体影射了客氏与魏忠贤的客魏阉党集团,客氏作为乳母在天启皇帝朱由校出生前必须被买入皇宫,因此元春在贾宝玉前一年出生(第二回);又因为客氏是乳母,必须生过孩子才有乳汁,因此元妃又比贾宝玉大了十七八岁至二十五岁,才可能从小教育贾宝玉念书(第十八回)。

1620年“立春”正是“大年初一”,从以上的数据来看,1600至1684年前只有这一个日期是两者完全重合的。这一年16岁的天启皇帝朱由校登基。次年出生的贾宝玉照应了1621年为“天启元年”,从《红楼梦》写作手法上来讲,就是坐实了“贾宝玉一世”就是天启皇帝朱由校。

甲申年是指哪一年_甲申年是几几年_甲申年是哪年

甲申年是哪年_甲申年是指哪一年_甲申年是几几年

“元妃”另一个影射人物是南明的永历帝朱由榔(其实应该叫甄元春),1646年十一月十八日登基,次年1647年“立春”、“大年初一”正式改元为“永历元年”。这里稍微有点小瑕疵,就是1647年的立春和另外三个年代1609、1628、1639年的立春都在正月初一的前一天。

《红楼梦》九十五回元春之死,时辰十分明细,“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1646年2月16日是正月初一甲申年是几几年,立春2月3日是十二月十八日,这一年朱由榔登基。1662年2月18日(有历书是2月19日)正月初一,立春2月4日是十二月十九日,这一年朱由榔被缢杀。从1620年天启皇帝登基(贾宝玉一世),经过1627年崇祯帝(贾宝玉二世),再到1662年清顺治帝、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同年离世(贾宝玉三世),正好是43年,元妃正好四十三岁“薨逝”。

各位读者可以忽视作者或者改写者故意挖的“坑”——甲寅年(也可以理解为“南明始于甲申1644年、终于壬寅1662年”),只需要对照元妃的判词“虎兔相逢大梦归”就行了,1627-1628年是虎兔相逢,客氏、魏忠贤被双双赐死、挫骨扬灰;1662-1663年又是一个虎兔相逢之年,朱由榔被吴三桂用弓弦缢死在昆明。

《红楼梦》八十六回又写元春她生于甲申年,至甲寅年薨逝时应为三十一岁,病因叫做“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个中答案实在把“红学家们”搞得头昏脑涨,我也不例外。《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的内容仅能作为参考,已经经过高鹗等修改,主旨研究还必须是八十回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1609年皇太极的元妃海兰珠出生,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之女,孝端文皇后侄女,孝庄文皇后姐姐。崇德元年(1636年),册封为东宫大福晋宸妃,与西宫大福晋娜木钟同为平妻,赐居“关雎宫”。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1637年8月27日),海兰珠生下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为此下令大赦天下。但此子未来得及命名便早夭了。崇德六年(1641年),海兰珠逝世,年三十三(不是三十一岁),谥曰“敏惠恭和元妃 ”,葬于清昭陵。海兰珠薨后,太宗恸甚昏迷,思慕不自已。

1639年顺治皇帝的宠冠后宫的皇贵妃董鄂妃有没有可以商量的地方?

甲申年是哪年_甲申年是指哪一年_甲申年是几几年

1644年甲申年自缢而死的崇祯帝朱由检的后宫袁贵妃有没有也是“元妃”的分身之一?

八十六回薛宝钗给我们这个问题留了一个“活口”:“前几年正月,外省荐了一个算命的,说是很准的。老太太叫人将元妃的八字夹在丫头们的八字里头,送出去叫他推算。他独说这正月初一的那位姑娘,只怕是时辰错了,不然真是个贵人,也不能在这府中。老爷和众人说:“不管他错不错,照八字算去。””

作者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正月初一的那位姑娘,只怕是时辰错了”!

除了已经确认的元妃影射的客氏与朱由榔以外,其他人物是否真也是分身,须待笔者解读到具体章节时结合文章前后的历史关系再来讨论。

我们再来说一说第二个节气“冬至”:

在《红楼梦》第十一回“见熙凤贾瑞起淫心”中有一句关键的话:“且说贾瑞到荣府来了几次, 偏都遇见凤姐儿往宁府那边去了。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这又是《红楼梦》作者挖空了心思给我们留的证据和破绽!

此段影射的解读《红楼谜案》作者曾在第三章第九节“贾瑞之死影射之谜”中为大家已经作了揭秘,各位可以到合集中翻找出来看看,这里不大篇重复了。

甲申年是指哪一年_甲申年是几几年_甲申年是哪年

整个明清时期从1600年到1800年这两百年期间,冬至日在十一月三十日的只有崇祯四年(1631年)、崇祯十五年(1642年)。

仅此一条就可以将“曹学家们”打回原形!如果有“红学家”能够找到这两百年期间有第三个“冬至日在十一月三十日”的,我甘愿向这些“红学家”道歉!

辽东巡抚王化贞(隐射贾瑞)广宁之战兵败是在1622年天启二年,但却是因为投靠了魏忠贤(即王熙凤)拖延到1632年才被处死的,书中描写贾瑞是拖过了第二年后才死的,正切合王化贞拖过了崇祯四年1631年冬至,到1632年崇祯五年才被处死。这也是为什么特别把贾瑞(王化贞)1632年被赐死提前到与“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同步时间的原因(魏忠贤1627年已死)!

甲申年是几几年_甲申年是指哪一年_甲申年是哪年

那么1642年有没有什么重要事件和人物也映射在这个时间点上呢?

真有!

1641年蓟辽总督洪承畴为挽救辽东危局,领精兵十三万集结在宁远,与清兵进行“松锦大战”。八月,皇太极亲率大军将洪承畴围困在松山,切断明军粮道,断绝洪承畴归路。洪承畴主张决一死战,最后十数万人土崩瓦解。崇祯十五年(1642年)一月,洪承畴听说朝廷援军赶到,又派6000人马出城夜袭,被清军击败。松山一直被围困了半年之久,城中粮食殆尽,松山副将夏成德叩请清军,愿拿儿子夏舒做人质约降。三月,清军应邀夜攻,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洪承畴被俘后,锦州守将祖大寿走出内城,率众出降,明军的宁锦防线不复存在。

甲申年是哪年_甲申年是指哪一年_甲申年是几几年

拖过了1641年,“冬至日在十一月三十日”的1642年3月洪承畴被俘,明廷根据线报,以为洪承畴已经“殉国而死”。六月,崇祯帝下旨为洪承畴设立祠堂,议定谥号。直到明亡前夕,明廷仍未得知洪承畴确切消息。

贾瑞字天祥甲申年是几几年,《红楼梦》第十二回回目是“贾天祥正照凤月鉴”,一个假的“文天祥”出现了!虽然这一回不是洪承畴的正传,而是王化贞的正传。“一喉二歌”是《红楼梦》作者惯用的写作手法!

而洪承畴的正传是隐藏在贾雨村的事迹里面,《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林之孝说道:“方才听得雨村降了,却不知因何事,只怕未必真。”这个“降”字是两者读音,“红学家们”读“降职”的“降”,我读“投降”的“降”,一个多音字决定了故事情节的走向。当然,贾雨村在《红楼梦》里面是个贯穿性的人物,隐藏在他身上的“国贼禄鬼”除了洪承畴外,还有温体仁、周延儒、陈之遴等人,这里不作详细解读。

《红楼梦》作者真是“心较比干多一窍”啊!一个特定的时间节气“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将《红楼梦》故事描写的时间定格在了明末清初!

我们最后再来说一说第三个节气“芒种”: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写道:“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庚辰侧批:无论事之有无,看去有理。〗”

甲申年是指哪一年_甲申年是几几年_甲申年是哪年

这一回有两个重要桥段,一个是“宝钗扑蝶”,一个是“黛玉葬花”,历来没有所谓的“红学家”能够解读清楚。

其实《红楼梦》这一回实际上是《明史*袁崇焕传》的一部分,影射的是1630年崇祯中了满清皇太极的间谍之计(即宝钗扑蝶),冤杀了袁崇焕(即黛玉葬花),如果不能够读懂这一回的故事,则无法解读“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这一重要时间和事件的关系。

文中的“林红玉”就是“袁崇焕”,因为“重了宝玉的名”而“避讳”改名为“林小红”。实际上是“袁崇焕”(即林红玉)与“崇祯”(即林黛玉)的字重了,需要避讳,作者思虑极深。

甲申年是哪年_甲申年是指哪一年_甲申年是几几年

《葬花吟》是《红楼梦》作者代替崇祯皇帝(林黛玉)为袁崇焕和他自己作的一首悲歌:“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这一回的具体解读笔者将另文专述。

从下面这张表上,我们看到只有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四月二十六日的“芒种”节气是交在“未时”的(其实也已经过了“未时”到了“申时”了),这也是“曹学家们”据此认为《红楼梦》是曹寅家事的证据之一。

各位再看第一个“芒种节”的时间,正是袁崇焕中计被杀的1630年(明崇祯三年、后金天聪四年),完全对应得上。只有一个小瑕疵,即这一年的芒种节时节交在卯时,这个问题如何能够解释得通呢?

在《红楼梦》作者生活的时代里,没有一个“芒种节”是在“未时”的,是如实写“卯时”而被发现并追溯呢?还是写一个他死后才有的日期呢?

如果硬套明末当时已有的西洋“自鸣钟”的时间,从子时夜里23点开始,往后数八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第八位“未时”恰是早晨6点,正好1630年的交芒种时间是6:48,但是我自己也觉得太牵强,因为古代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

除了作者自己改,还有没有可能是脂砚斋、畸笏叟改的呢?

甲申年是哪年_甲申年是指哪一年_甲申年是几几年

也或者作者手中的的《授时历》有误呢?毕竟大明的《大统历》和清朝的《时宪历》有很大的差异。

明代二百余年间,实际只用《大统历》一种,因时代已久,多次出现实际天象与预报不合的现象。崇祯二年,钦天监预报又误,于是改历之议复起。七月徐光启受命督领修历,九月正式设局。徐光启深受西方天文历法学的影响,从而提出先译后制的方针,即先全面、系统地翻译传入中国的天文著作,再以中法为主,“参用西法”来制新历。为翻译所需,历局聘请了传教士龙华民、罗雅谷、汤若望等入局。

崇祯六年(1633年)徐光启逝世,由李天经继续主持,至崇祯七年翻译工作全部完成,共得137 卷,人称《崇祯历书》。但新历因反对者甚多,在明代也未能正式颁行。清初顺治二年,将《崇祯历书》改为《时宪历》颁行,正式采用定气注历,这是我国历法史上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大改革。传教士们将其删削整理为100 卷进呈朝廷,定名为《西洋新法历书》,刊行时又增加了汤若望所著《历法西传》、《新法历引》、《新法表异》三种。这是西方公历已经进入中国。

联系出现“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这段文字出现的第二十七回的上下文,我们似乎可以发现一些曙光。

第二十六回,就是“至次日”的前一天,薛蟠来请宝玉赴宴:“......只因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这里出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漏洞,怎么前一日是“五月初二”,后一日就是“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了呢?“红学家们”有点懵。

我们研究《红楼梦》明末清初历史的人都知道,“五月初三”是多尔衮进入北京,正式宣布大明朝灭亡、大清朝正式入主中原的日子,薛蟠代表的是满清和摄政王多尔衮。我们再来看看1644年这一年(顺治元年)的芒种节前后。

我们发现1644年的6月5日15:51交芒种节,此日是五月初一,而前一日四月三十日李自成撤出北京,五月初二多尔衮进入北京,五月初三正式宣布继承大统,汉人亡国亡种。《红楼梦》作者在写1630年袁崇焕芒种节的事件时突然加进了1644年清朝进入北京的时间,我怀疑是把这两年芒种节的时间做了交叉。因为未时是下午13:00-15:00,而1644年的交芒种节的时间是15:51(与“红学家们”认可的1706年芒种节交在15:44未时基本是一个时间段),虽然有点差异,但是在古代历书不可能有如此精确的计时方式能够精确到分到秒的。

如果有渠道的朋友能够查询到当时的历书(不是现代印刷的),麻烦告知我一下,以便对这个公案做个了结。

甲申年是指哪一年_甲申年是几几年_甲申年是哪年

《红楼梦》中还有一处提到了“四月二十六日”,在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时张道士说:“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同日贾母等人在道观里点看了汉高祖斩蛇起义的《白蛇记》等三出戏。

这一回实际上影射的是1630年高迎祥、王嘉胤、王自用等三十六营农民起义军会合,共推高迎祥为“闯王”,李自成、张献忠等也来与会,起义军达到二十万人。1635年崇祯八年各路起义军七十二营汇聚荥阳,气势“遮天”。

这种写作手法实际上是借鉴的《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祁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张道士放走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效仿汉高祖斩白蛇起义。“遮天大王”诞生了!

有个诡异的时间,崇祯处死袁崇焕是在1630年9月22日(八月十六),李自成的生日是1606年9月22日(八月二十一),张献忠的生日是1606年9月18日(八月十七),1643年9月21日皇太极驾崩,多尔衮接掌摄政王,1630年也是满清第一次攻入长城之内围困北京。忠顺王爷(大顺朝李自成-李纨、大西朝张献忠-乌进孝)与北静王爷(满清皇太极-薛宝钗、多尔衮-薛蟠)等“遮天大王”并出矣。

甲申年是哪年_甲申年是几几年_甲申年是指哪一年

更多的解读将在行文到具体章节时再向大家详细展示。

至于有研究者认为“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还影射了“扬州十日”以及“华夏亡种”,姑存一说,但至少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讲的是袁崇焕的故事,第二十九回讲的是高迎祥、李自成农民起义的故事!

总之,《红楼梦》里面人物的命名,都是“因事设名”,不是一人对一名,而是因为三生三世的穿越剧,一人可能会分身成同类性质和品格的数人,也可能一件事或一个人的不同品行分设在几个人身上,也可能数个人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对此“脂砚斋”和“畸笏叟”强调了不下几十次,但往往现在的很多解读《红楼梦》的人仍然深陷在泥潭里面拔不出来。

笔者的解读,历史脉络清晰,没有丝毫紊乱,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拐棒。如果只是偶尔几个懵对了,那绝对经不起质疑和考验。笔者的解读已经形成了证据链条,几百个、几千个证据都指向一个目标,在“司法”上也能够推定立论成立。

以上及以前的数十篇论述和揭秘,绝大多数与目前和以往的红学家、研究者相去甚远,均是《红楼谜案》作者第一次向社会公开发布,是是非非留待时间来判断,需要引用者请务必与本人联系确认,不得擅自转摘(欢迎转发)。

点关注,不迷路,带你勘破《红楼梦》迷雾。敬请期待下回分解。

正文完
post-qrcode